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避免不了与若干儿童相接触,在与儿童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神奇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儿童会时不时自言自语,或者在说完一句话之后小声重复自己说过的话。本文将从理论与生活经验两个方面来探讨关于儿童语言的研究。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将人的认识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岁以后)四个阶段。本文着重探究前运算阶段(2-7岁)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自我中心性: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儿童的思维是“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认为别人眼中的世界和他看到的世界一样,以为世界是为他而存在的,都围绕着他转。例如在三山实验中,皮亚杰请儿童坐在一座山的模型的一边,将玩具娃娃置于另一边,要儿童描述玩具娃娃看到的景色。结果发现,大多数6岁以下的儿童描述的景色和儿童自己看到的景色相同。再如,儿童会想,“我一走路,月亮就跟我走”。
这种自我中心体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现为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种形式。也就是自我中心语言
(二)自我中心语言
●自我中心言语,是皮亚杰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言语现象。他发现,幼儿园的儿童在游戏中除了有向他人表达的社会性言语外,还存在着一种非社会性言语,这种言语只对自己说,并非要交流思想,也不企图引起他人相应的反应,所以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它包括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个范畴。所谓重复,指不论懂与不懂都去反复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字词,模仿各种音节和声音;独白就是自言自语;集体独白是指在集体中,在他人面前,大声对自己说话而不听别人讲话。自我中心言语约占儿童全部自我言语的一半,其中集体独白所占比例最大。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原始和幼稚的状态,没有社交作用,只是用来伴随、加强和补充自己的行动。
●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动作和观点上的现象.在言语方面表现为讲话时不考虑自 己在同谁讲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自己讲话,他或是自言自语,或是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 动感到愉快而说话.自我中心言语有三个范畴:
(1)重复(无意义字词的重复)
儿童为了感到说话的愉快而重复这些字词和音节.他并未想到要和谁说话,甚至在讲一些有意义字词 时也是如此.(儿童机械的重复自己的话)
(2)独白
儿童对自己说话,似乎在大声思考,其实并不是对任何人说话. (儿童一个人自言自语。)
(3)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在有人存在的情况下,儿童之间相互说话,但并不构成沟通思想或传递信息的功能.说话的儿童并不要求旁人参与谈话,也不要求他懂得这种谈话,更不注意旁人的观点,旁人只是一个刺激物的作用.这种双人或集体独白实际上只是儿童在别人面前大声地对自己说话.(儿童虽然是在一个群体之中,且其成员说话可能是儿童说话的诱因,但各人都在讲自己的话,谁也不关心别人的讲话内容。)

二.生活经验与实践调查
对若干家庭展开调查,整合分析,得出两类家庭的调查结果(此处分为甲、乙两类)
甲类家庭:
情感比较细腻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注意自我保护,包括身体上和语言上,他们自己说出去的话,尤其是在6岁左右自我意识萌芽,自我认知开始萌芽的时候,他的大脑发育很是快速,他们语言系统有时候比大脑快,说完之后大脑会有意识的再思考一遍,这时候控制不好的孩子就会无意识的再说一遍,其实这只是他思考的过程,他在反思自己刚刚这句话说得对不对,合不合适。这个时间段一般持续半年到8个月。
乙类家庭:
如果不是大龄儿童的话,基本上都会有自言自语的现象,而且也会重复自己所说的话,因为小朋友他们的思维是直观的思维,他们学习的过程中有时候把心里面的想法说出来会更加有效果。这也是一种变相的复习,或者说知识的巩固。
总体来说,就是小朋友在沉浸扮演或者是沉浸学习的时候,出现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现象。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经过一系列的调查实践之后,大多数家庭的情况是儿童关于自言自语与重复语言现象的发生只在某一段时期内发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根据个体因素可能会影响时间长短),就会变得正常。
●心理医生的回复:孩子有个阶段会有自言自语的情况,把他脑子里想的内部语言轻轻说出来,如果其他的方面发育没有异常,观察就好,大多数孩子这种情况慢慢会消失,转变为内部语言
(二)建议
儿童自言自语和重复自己说的话的现象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儿童的正常发育,不用担心,过段时间就好了,不要过于严厉制止他,会让他有心理压力,形成无意识的重复就不好了。如果孩子喜欢默默重复上一句话但没有影响到他的日常生活与学习,那家长大可不必去干扰,你可以把这当做是一种天赋。
此外并不排除孩子天生或者后天受到的损伤而引发的这种习惯,如果不是先天就有的,那俺建议先与孩子沟通,是否是后天有头部或心理损伤而导致的,是的话及时就医。

Comments NOTHING